楠竹山镇:“人防+技防”双轮驱动 织密露天焚烧“防护网”
2025-10-02 10:43:0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楠竹山镇 | 编辑:姜俊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32

雨湖融媒9月30日讯(通讯员 赵雅茜)为筑牢露天禁烧防线,守护蓝天白云,近日,楠竹山镇严格落实上级“1530”机制,创新采用“AI智能监控+无人机巡防”技术手段,结合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,构建起“天上看、地上查、网上管”的全域防控体系,实现露天焚烧管控工作精准化、智能化、常态化。

干部“动”起来。防范露天焚烧,根本在于“人防”。楠竹山镇根据禁烧工作部署要求,建立巡查保障机制,成立禁烧小组,落实6人专职轮岗巡查;各村(社区)组建巡查小分队,确保2名驻点人员实时开展田块排查。每日值班人员在镇综合指挥中心进行值守,一旦察觉火情,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领导和应急队伍,并将火点位置、现场截图及视频片段推送至责任人手机,确保以最快速度投入火情处置工作。

科技“用”起来。2处搭载AI烟火识别算法的高清摄像头已在罗金塘村的田间地头全面启用。这些摄像头覆盖半径达1公里,实时传输视频流至镇综治平台。利用先进的“基层治理云控平台”内置的AI算法可自动分析画面,0.5秒内识别烟雾、明火等异常情况,并同步触发警报。一旦AI监测系统发现火情,如未及时对火情进行有效处置,系统将按照预设程序,每隔20秒持续发出警报提示,直至火情解除,确保防范露天焚烧工作无死角、无遗漏。

“过去人工巡查效率低,现在AI摄像头24小时值守,效率提升5倍不止”镇生态事务中心主任王银辉点赞道。系统上线以来,已累计识别并处置火点隐患6处,从发现到灭火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6分钟。

针对农田、墓地等易起火重点区域,楠竹山镇还组建了1支无人机巡查队,每日定时对重点区域开展低空巡航。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仪,可穿透烟雾精准定位火源,并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画面至指挥中心。

“无人机突破了地形限制,10分钟就能完成人工1小时的巡查量。”系统操作员胡好君检查着巡查记录说道。无人机日均飞行5架次,提前预判阻断居民违规用火3次,发现并处置火点17处,成为人工巡查的“有力补充”。

“喇叭”同时“响”起来。楠竹山镇通过区块治理群、村民微信群每日推送禁烧政策、典型案例及综合利用技术,阅读量突破1000人次;线下组建5支“禁烧宣传小分队”,深入田间地头开展“面对面、点对点”宣讲,《关于秸秆禁烧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》600余份;利用“无人机”“村村响”等广播每晚循环播放禁烧音频,在主要路口悬挂横幅10条、张贴标语20条,“不敢烧、不能烧、不想烧”的观念深入人心。

通过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楠竹山镇构建起了多层次、全方位的露天焚烧防范体系,镇小微站点PM2.5、PM10浓度均达到标准,为守护蓝天白云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。镇相关负责领导表示,下一步将探索秸秆碳化利用等新技术,推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,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。

责编:姜俊

来源:楠竹山镇

  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