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许欢在会议现场。
许欢被孩子们幸福地簇拥在中间。
与孩子们一起举行汇报展演。
雨湖新闻网讯(记者 李南曦)“我依然记得,第一次去支教时,学校的乐器是捐献来的,美术器材也是捐献来的,学校的两个音乐老师,一个兼任语文老师,一个兼任数学老师。第一次将孩子们集中起来,当第一个音符吹响,我看到了他们眼睛里的光。”每次谈到这一段支教经历时,区政协委员许欢眼神里总是多了一份坚定。
支教经历缘起于2016年的暑假,来自全国的多名老师自费参加“洪啸爱心支教”活动,许欢是其中的一员。“洪啸爱心支教”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赵洪啸老师发起,洪啸音乐支教坚持了15年,一直秉承自费的原则,拒绝任何媒体报道,拒绝任何官方赞助,那一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老师自愿参加。他们走进乡村,走进边远地区,只为给孩子们点燃音乐的光。“后来在交流中,赵老师的一句话,如当头棒,他说:‘你千里迢迢跑来这里支教,你为家乡的孩子做了什么吗?’当时心里也暗暗地做了个决定要为家乡的孩子助力,那次支教回来,我就把这个想法实施了,并且坚持到了现在。”许欢说。
2016年9月,许欢向所在的学校提交了换岗申请,去到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金陵华银小学进行换岗。许欢惊讶于这里的孩子和大山里的孩子一样,音乐基础一片空白。于是,在校长的支持下,第一个学期便在全校进行陶笛推广和教授。“初见那帮小朋友,稚嫩的眼睛里装的是好奇和欣喜,我也看到了他们对于音乐课程的渴望,孩子们认真努力地学习每一节课,校园里渐渐响起陶笛那悠扬的声音。就连老师也深受感染,主动要求加入到学习队伍中来。”
或许在朋友们的眼里,许欢一直是个大大咧咧,笑声爽朗的女孩子,也可以是女汉子,干什么都是那么的随性,边玩边干,边干边玩,偶尔也会抱怨几句:“一个人推广陶笛,好累啊。”转身就风风火火地成立了湘潭陶笛艺术委员会。2018年的春节前,她还在发着朋友圈要去边境晒太阳,一转身又在湘潭举办了一期陶笛师资公益培训。“这个疯女人,玩起来疯癫,干起事来疯狂,她身上有一股子韧劲,对事情的专注度很高,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她,无论是玩还是干事创业。”许欢多年的闺蜜李湘玲如是说。
作为政协委员的她,在致公党湘潭市委会的支持下,和委员们一起开展了“送一串音符到田埂”“田埂花开”等多项丰富农村学校美育的活动,平时撰写的提案,也大多数是关于加强乡村美育的提案。她说:“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治理工作。从乡村基础教育阶段启航开展乡村美育工作,不仅是实现乡村文化治理、促进乡村振兴的手段与方式,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。我建议通过各种社会途径来推动乡村学校美育的发展。加强与关工委和高校的合作,以‘美育浸润’为主题共同推动乡村美育的发展;邀请专业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来为学生进行指导和表演;积极联系和引进乡村美育公益机构或团队,以缓解师资与教学资源缺等等,运用一切社会力量使公共资源与乡村学校双向发力。”
“道阻且长。”这是这些年扎根乡村美育的许欢最大的感触,但是每当看见孩子们眼里的期盼和光的时候,曾经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便会燃成灰烬,或成为滋养精神世界的沃土,助推着她,在乡村美育的路上,欣赏着田间的风景,让音符跳跃在田埂间。
责编:陈娟
来源:雨湖区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乐之书店“如约而至”:静享阅读时光,尽享诗意人生
视频丨万楼·青年码头,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,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!
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
专栏丨雨湖文苑
义源当铺思“秋”
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
张岱:老窑湾筷子巷纪事
张岱:今昔唐兴街
下载APP
分享到